量价关系 关于量价关系,很多人都理解的不是很明确,只会背口诀,这反而会误导你, 这条视频只适合老韭菜,新韭菜可能听不明白,这就要看你的悟性了。 首先A股市场里为什么要看量价?因为A股是撮合制,这是交易机制所决定的,即有买才有卖,有卖才有卖,这就形成了量。 而股价就是市场某一个时间大家都认可的统一的标准就形成了价。要是在美股市场里看,量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。 因为成交量不能表明主力意图。因为大额成交不容易做出来,都是真真实实的成交,所以成交量代表市场, 而股价可以通过资金优势来操控,价能代表主力意图,所以在美股市场里主要看价不看量。 但在我们的A股市场里,量价要结合来看才有意义。那么天量减天价的本质是什么呢? 其实底层逻辑很简单,因为机制原因,要将买卖单撮合才能成交。 那么主力出货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?就是要放大成交量。对吧?有市场资金进来,你主力资金才能出去。 当明显量价都符合。所以你在追高的时候,你看成交量怎么看,就看它是否能够达到主力出货的标准。 其次,量价齐升,在传统散户眼里是好事,股价在启动的初级阶段,量价齐升是好事。到后期呢, 想要实现继续新高就得缩量,为什么?就意味着必须要有人锁仓,如果成交量进一步放大,那么市场的跟风资金越来越多, 这是一个加法和乘法的对冲问题。 当场内资金盈利出局,想要稳住股价,就必须以倍数资金进场。因为市值是按照股本乘以股价来算的。 比如三个散户都有一万的资金。第一个散户进场后,当股价上涨到高位。这时候这个散户的资金已经大于一万了, 甚至可能变成了两万。而这个散户想要盈利出局,必须要第二和第三个散户同时进场来承接, 如此类推, 当这两个散户盈利之后,就必须要有四个散户再来承接,一步一步下去,股价最后必然会承接不住, 造成崩盘,因此,不要一味着相信量价齐升,到后期量越大,拉升和维稳的难度就会越大。 其次是缩量调整,缩量调整,我们继续看多。但这里有个前提条件,放量意味着具备出货的基础。 那对应的缩量是不是就意味着达不到出货的基础,但这里有一个标准,股价一定要高。 如果股价不高的话,你谈什么出货?因此,股价高位缩量调整,可以继续看多, 股价再次启动突破箱体的时候,就是成交量见底的时候,原因是什么? 如果说你在这个位置继续放量,也就意味着场外资金入场仍然有大量散户愿意买入。 那你说主力后期会载着满车的散户继续新高吗?这是不可能的。而缩量则表明市场资金已经不积极,对股价后期不看好, 所以主力才可以再次做出新高,这也就是看量价的本质和底层逻辑。大家都知道,看量本质上是看承接的情况和资金的积极性。 你也知道是承接。那承接之后呢?就结束了嘛,炒股就是个接力游戏。 也就是说承接之后还要再承接,而且必须两个人去承接前面的一个人,而这两个人又必须要找到后面的四个人来继续承接, 一直成倍数的往下走,这个游戏才能继续玩,在这个过程中量也必须成倍的放大,自己好好想一想,是不是这么回事, 首先,把量价分开,量指成交量,在博弈论里面,所谓量就是只参与博弈的人的多少,一定范围内的放量是可以通过对倒做出来的, 而缩量是真实数据,无法造假,而价值价格或者说股价,记住,一定范围内的价格,只对散户有效,对主力无效。 什么意思?就是价格对于主力操盘来说并不是关键。因为价格用钱就可以改变,主力也有这个实力去改变价格, 但真实的成交量必须要有场外资金参与进来,用钱改变不了。 所以有些股票在高位没有成交量,出不了货,就是出不了货,再牛的操盘手都改变不了这个结果。 那我们炒股都要站在主力的角度来看待市场,在市值管理的正常操作中,主力更在看重的是量,而不是价。 那么很多人都在说量价,其实我们谈量价并不是为了去预测股价,而是要寻找减仓依据,或者说分析主力的行为意图, 散户看量,目的是可以知道博弈池内的资金情况,一只股票一天成交一千万,你能拿几百万去做短线吗? 你的成交不能超过成交量的百分之五。如果一亿成交,你的买入额不能超过五百万,否则你将会被针对。 所以大资金不能重仓操作波短线。因为盘子里面的肉就这么一点,蛋糕就这么大,主力没办法让你轻易的赚钱出去。 第二个依据就是股价上涨的真实性,这个比较复杂,在主升浪或者重要的压力关口成交量是比较关的,价格能不能稳住,就看成交量能不能承接,所以放量上涨,我们视为价格有效。 但是这里的价格有效同样复杂。我们说多数个股的高位放量往往又意味着顶部的形成,其本质逻辑就是股价在高位放量, 意味着在高位区间依然有大量的的资金参与博弈,这就给了主力出货的条件和基础。 因此,我们说成交量它有两面性,在重要的压力位关口,股价放量突破,我们视为主力有诚意去解决套牢盘, 而股价在高位,成交量放大,我们视为主力具备出货的条件。 因此我们们在成交量的时候,同样要用博弈论的思维,主力在这里出货,成交量是否支持主力在这里突破, 成交量是否跟上,比如之前的压力位套了将近两亿的筹码。 今天突破这个压力位,成交量却只有一点五亿。那这个突破它是否有效? 我们说虽然价格上去了,但是没有量的支撑。所以突破的价格我们视为无效,或者说无法站稳, 主力放量拉升启动主升浪,在新高处收了一根大阴线,成交量却同比萎缩。那么这里它就不能支持主力的大量出货, 既然没有大量出货,那么在后续的行情里面,顶部它就会出现反复震荡的行情,重新创造出货条件,这里能理解吗? 所以我们看技术看指标,看成交量,从来都不是看表面的数据,而是数据背后的底层逻辑,一定要站在主力的角度去思考问题。 那如果你是主力,在某一个价位时,你会怎么想?散户,它又会怎么想? 这个叫逆向思维,或者叫主力行为学, 很多人都给你讲过量价关系,但是讲的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,讲不到它的本质。 那么如何定义量与价?其实技术分析的运用往往都是互相关联的。 比如说成交量会捆绑k线,切记会捆绑分时,分时又捆绑着盘口。 所以我们在使用技术分析的时候,切记不要单一的只看某一个指标,比如只看k线或者说单一的只看成交量, 要多种指标,结合进行综合研判,成功率会更高。 任何的技术分析和短期的投机行为,最终都是成功率大小的问题,没有完美的操作,也没有绝对的技术,量价关系的展现无非就八种形态。 第一种:高位放量, 这是特别常见的成交量状态。在大家所听过的量价口诀中,高位放量对应的策略是卖出,底层逻辑很简单,既然价格上去了, 那必然就要出货进行变现,而成交量放大,正好就具备出货条件。但是我们会遇到另一种情况,高位放量之后,股价还能再次新高。 那这个时候是不是意味着我要卖飞了呢?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捆绑分时,如果分时图走出急涨慢跌的形态,而且连续多个交易日都是这样走。 然后我们在结合盘口,如果盘口有大量的拖单,拖住股价,卖盘的卖一永远有吃不完的小单,那么此时的高位放量就要做出卖出策略, 高位缩量这种情况大家见的应该比较少,这种形态多数会出现在小盘股身上。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庄股,高位缩量的底层逻辑是筹码没有派发。 在高位放量的时候,价格已经上去了。 接下来要做的,自然就是卖出变现了,想卖出大量的筹码,不就得有人大量买入吗? 那这样成交量自然会放大。所以在主力出货问题上,价格可以骗你,成交量不能骗你。 价格的不断上涨,未必就是要做多,但是成交量放不出来,那是真的出不了货。 因此,高位缩量只需要继续持有即可。记住,这里不需要捆绑分时,刚才说了,价格可以骗你,成交量不能骗你,只要成交量放不出来, 分时和价格任由你折腾,你左手倒右手把价格敲上去,你还是出不了货,没人进来接你的筹码,价格再高, 对主力来说没有任何意义,因为套现不出来,你该跑不掉的,还是跑不掉。 三:低位无量。 对于小盘股而言,基本上就是见底的信号,无量,意味着僵尸分时开始心电图,这个时候价格未必就一定到底了, 但是基本上没有风险,低位无量,意味着股票价格无效。 那站在场内,所有人的角度来讲,不管是主力还是散户,卖出筹码的行为,最终都是伤害自己。 因为没有量没有承接盘,卖出少量筹码,就会导致股价大幅下跌,赔本的买卖主力不会干,你也不会干, 既不愿意卖,也没人来买,最终就是长期横盘。 那具体等多久谁也不知道,等到它变盘的时候,基本上就是成交量的最低处,只要变盘反转,成交量就可以放大。 此时价格就有效,价格一旦有效,就有赢家,有输家,为什么说价格无效呢? 举个例子,我们都知道,做生意是撮合制,你有一千万的货,不等于你有一千万的身价,因为货不等于钱, 想要货等于钱,那就得有人愿意出一千万买你的货。 如果没有人愿意买你的货,那你这个货就叫价格无效,把这个例子再反映到股票市场,价格有效还是无效, 最直观的参考数据就是成交量,成交量有了价格有效,成交量无价格无效, 第四种,低位放量 低位放量。对于做超短线的人来说,应该是比较喜欢的形态。低位无量,价格无效,最终必然要变盘,只是时间问题, 而出现低位放量就是变盘的信号,对应的策略就是买入跟随,但是要注意低位放量,百分之八十都只是走波段行情, 也就是说上涨不会持续,或者说延续性不高。 因此低位放量要跟进的时候,最好是出现第一根中阳线的时候就开始介入,这个时候成交量可以放大。 但是不能出现天量和巨量。如果说等趋势形成,成交量开始巨幅放大,这个时候再介入,那很有可能你就直接买在了波段的高点, 即便后期会有主升浪。按照主力运作的四个步骤,你大概率买在第二个阶段,就是拉高的阶段。那你接下来会面临第三个阶段, 就是洗盘,你就会很难受。绝大多数人是熬不过洗盘这一关的,最后都会割肉出局。那么你的这一次出手就没有任何意义了。 因此,对于底部放量,要买在第一根中阳线的地方,一定不要在趋势形成,放出巨大的成交量的时候介入, 这种低位放量的形态,大概率就是股价启动时的阶段性的高点。后面的洗底盘你挺不住 第五种量增加平 量增加平这种情况基本上都出现在高位平台做顶部区间的时候,股价横盘过后,一定会出现向上或者向下改变趋势的走势, 才会进行放量,否则一直都是僵尸,股价在区间运行了好长时间,成交量一直都不少,出大阳线的时候,成交量还会创出新高。 但是不管成交量怎么变,价格的走势始终都是在区间运行,没有真正的突破。而且这支票前期已经经过了大幅的拉升阶段。 这个时候对应的策略就是卖出,逻辑很简单,成交量放大,意味着筹码大量换手,而股价一直在同一个区间运行, 导致这个区间它的筹码越来越集中,越来越集中,这就会对价格的突破造成非常大的阻碍和压力。 那最后的趋势只有两种,向上突破或者向下突破。那这里就要思考一个问题了。 在高位放量横盘需求在量能上来说,主力是完全具备出货条件的。前面也说过,主力想出来就必须有资金进来承接,必然就会放量。 而这支票完全符合所有的条件。既然大量的场外资金都冲进来了,那主力后期会给这些资金抬脚,让他们赚钱嘛?你自己品一品。 所以接下来的趋势大概率会往下走,果断离场。 第六种:量平价升 对应的策略是持有或者加仓,量平价升会一般分为两种情况。 第一种底部反转, 那很多股价在打出黄金坑的时候,不会立刻进行放量拉升,尤其是小盘股,多数情况都是蚂蚁上树,用小阴线小阳线的形态慢慢往上抬升。 这个时候它的涨幅不会抬高,所对应的成交量就不会呈现明显的放大。但是价格在不知不觉中,慢慢的在创新高。 第二种情况是加速区, 不管是出货还是吸筹,成交量的放大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这个逻辑未必是主力出货。因为大量筹码都滞留在底部, 意味着很多人的成本都特别低。这个时候一定要让他们动起来,让他们不断的频繁交易,不管是高抛低吸还是高吸低抛, 一定要场内的筹码动起来,让大多数的持股成本慢慢抬高,这就又回到上面的底部放量的情况了。 拉升一小波放出巨量,让散户的成本抬高,或者直接将其洗出去,才更有利于后期的拉升, 最终底部区域的筹码几乎只剩下主力的,那我们考虑一下,如果股价启动依旧有大量的筹码滞留在底部区域,成本很低。 你可以想象一下,这下这些筹码在后期主力的拉升过程中,会给带来多大的抛压,这就很恐怖了。 不符合主力运作的利益,而大量换手和成交就可以,让这些底部的僵尸筹码复活,让他们反复交易,持期持股成本不断抬高; 拉升的时候你想在砸盘就得三思了。 等洗盘完成后,就开始呈现量平价升的形式,成交量平平无奇价格一路走高,这就进入到了主升浪行情了。 这个时候不管是持有还是加仓,都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。 我们炒股一定要懂得的一个思维叫流通性。流通性是主力的问题,而不是散户的问题。因此散户更重的是价格,而主力看重的是流通性。 我们常说炒股一定要跟庄,那么你就一定要弄懂主力的运作原理,主力吸筹洗盘拉升出货,这叫行业术语。 但这些行业术语背后的原理,很多人不懂, 首先你的资金和主力的资金,它是不同的。所以在具体的运作和操作中,两者的逻辑不一样。 对户来说,你的吸筹就一笔单子而已。但是主力的吸筹,它可能是一年两年,它都在吸筹,在你的思维里面,可能在k线图上看到, 这里是主力吸筹,这里是主力出货,这里是洗盘就这么简单,其实这个逻辑是不对的。 主力吸筹所面对的最大问题是,谁把筹码卖给我?而出货的最大问题是,我把筹码卖给谁? 那要怎么样才能让别人把筹码卖给我,又要怎么样才能吸引人来接我的筹码呢?这就要尽最大的可能去激活市场的流通性了。 只有足够的流通性,主力才能进出自如。如果你懂得流通性的原理,就会知道,市场一旦缺乏流通性,主力手里的市值, 它就是一个数字而已,无法变现,就变得毫无意义,不管股价怎么涨,都只是主力自己左手倒右手,主力是没有任何盈利的, 没有任何意义。 如果主力想变现手里的市值,它就必须要重新激活流通性,寻找对手盘,吸引场外资金进来,放大成交量。 所以流通性的大小只需要参考一个指标,那就是成交量,其他的不用看,可能有人又要说了,成交量也是可以造假的。 记住我们所说的流通性是站在主力的角度来说的。对主力而言,哪些量是真的,那些量是假的,主力自己一清二楚,流通性的大小, 在盘面上所反映出来的就是成交量。 如果一只股票流通性充足,往往量能很容易放大,只要量能在高位方的足够大,主力就具备了随时都可以出货变现的条件和基础。 如果流通性不足,量能无法放大,主力就出不了货。而对散户而言,流通性就不那么重要了,散户只需要看重价格即可,价格越高赚的越多。 因为散户的资金体量跟主力不是一个层次的散户卖出股票,只要敲一下键盘这么简单而已。